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下,阳光学院设计学院学生委员会紧密围绕院党委、院团委开展工作,以“抓学风,争先进”为工作思路,以“从学生群体中来,到学生群体中去”为工作宗旨,以“加强学生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工作方向,充分发挥我院学生会制度化、规范化、人文化。
设计学院学生委员会紧跟团省委高校学生组织改革方针,积极进行自我完善革新,设执行主席1名,轮值主席2名,下设生活部、学习部、体育部、外联部4个部门。设计学院学生会秉承“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理念,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构建学院优良学风;根植“能说会跑,能拍会写”的阳光学子特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平台,开展组织建设、学风建设、阳光悦跑、阳光悦读、《我的大学》短视频创作等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一、提质增效,文化聚力
设计学院学生委员会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具体活动与工作中,加强学生干部行为规范与能力导向,通过开展6期干部素质培养训练营、干部素质拓展、礼仪培训等活动,促使学生干部素质的整体提升。

把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生会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基础,提高干部个人与学生会组织核心价值与文化理念的统一度,形成“自我教育”管理体系,使之成为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工作复盘,持续学习,进行每周工作汇报、学期述职汇报等强化干部积极作为、主动担当;聚焦中心工作用好“二八定律”提高活动成效。

深化学生会干部考核机制、学生会激励机制与学生会评优制度,将组织文化建设成效纳入各部门、干部干事考核的指标,加强监督与指导;建立工作执行与反馈机制,根据计划制定有效推进措施,及时进行复盘;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与宣传推动机制,拓宽宣传渠道,重点开拓网络平台与全员公关,形成“自我管理”的先进制度。
二、继往开来,独树一帜
1.迭代活动方案,提升活动质量。
不断优化前两届卧龙山艺术节方案,精简活动数量,注重活动质量。在学科竞赛上,我院全体师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一项,“挑战杯”福建省铜奖一项,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级赛事,培育优秀项目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135项。

2.重视活动内涵,宣扬红色文化。
在墙绘实践中将党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高水平学术竞赛,培养我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学识水平和精神风貌;通过开展精品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开展“船政名人”轶事绘画创作大赛,注重传承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实践。


3.因势而变,及时优化方案。
根据疫情及时调整活动,开展战‘疫’作品设计大赛、抗疫主题树叶雕刻等活动,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实现“设计为生活服务”,在服务师生与社会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打造设计学院独特性品牌;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干部进行“自我服务”,积极抗疫,以保证防控安全为前提,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4.搭建实践平台,展示专业价值。
积极组织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直播、墙绘、宣传片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在2021年寒暑期社会实践中,设计学院878名学生完成625份作品,赴武夷山直播实践队9条短视频浏览量达三万;成立福州市马尾区首支校园河长护河志愿队,为保护闽江贡献青春力量。

在2021年福建省高校“美丽乡村”直播挑战赛”河小禹”赛道中取得银奖、直播挑战赛“河小禹”文创作品设计大赛中取得一等奖;
2支队伍获评2021年福建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3支队伍获评2021年阳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在校级表彰中,获得团队荣誉5项,个人荣誉13项;获得阳光学院2021-2022学年寒假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三、独具匠心,专业赋能
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技能实现“设计为生活服务”,服务设计学院师生与社会,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1、专业技能助力学科竞赛
以“青春在设计,韶华正当年”为主题,开展“一院一精品”活动之第三届卧龙山艺术节,有效提升设计学子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锻炼创新能力;以省级国家级赛事项目培育为目标,不断增强作品创作过程指导,提高作品质量,促进全院学生的学术气氛;第三届卧龙山艺术节活动已开展两个子活动,获全校355名学子参与,完成274份优秀作品,在校内引起积极影响和广泛传播。

2.专业技能助力美育教育
通过与福州亭江中心小学结对,共建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组织学生党员每周三下午到点进行支教活动,以专业技能助力美育教育,用美育教育带动乡村振兴。

3.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持续推进“镜头下的美丽乡村”宣传片项目,组织学生志愿团队前往多个乡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特色助力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发展。


4.专业技能助力社区服务
设计学子利用自身专业技能,通过课程思政与马尾区政府共建“红色墙绘”项目,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实现“设计为生活服务”,在服务师生与社会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

四、业精于勤,卓有成效
1.发挥平台优势,坚守思想阵地。
重视思想政治引领,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及智慧团建、学习强国等搭建学习平台,以思想政治学习为主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用各新媒体平台推广活动加强思政引领的影响力。
2.营造优良学风,根植阳光基因。
22期优秀学子风采宣传学风建设中的典型案例,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本学年3个班级获评“免监考”班级;“能说会跑”中提升学生身心素质,2个班级获“悦跑先进班级”、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道德风尚奖、团体总分第五名,“耀阳杯”八人制足球赛亚军。

《我的大学》短视频创作中,设计学子风采在校级平台展播15人、院级平台推出58人、班级推出249人,开展3期短视频创作培训;“阳光悦读”造热初见成效,承办短视频荐书大赛获得全校375名学子积极参与;

3.搭建宣传平台,引导良好舆论。
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本学年完成推文445篇设计学院公众号推文发布,推送校级官方平台并被采纳27篇;积极进行外媒投稿41篇,覆盖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福州日报、大学生网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浏览量共计10.2万。

树立先进典型,展示学子风采,加强认识共青团员对中国共青团的责任与义务,开设“青年大学习”完成情况专栏,自第一期推文推出以来至今已有17篇;开设并定时推出“党员风采展示”专栏和“优秀学子风采”专栏,展示设计优秀学子风采,传承和宣扬优秀学风文化。

五、反听内视,精进不休
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案:
1►学生活动参与内驱动力不足,为学分参加活动现象突出,导致活动成果不够显著;
改进:加强学生内需研究,精准组织活动;
2►活动成果不聚焦,导致活动品牌建设不显著,
改进:通过设计学院专业特色与活动有机融合,不断加强“设计为生活服务”活动品牌建设。
3►家校互动不足,未有效检验活动成效,
改进:精准推送活动推文、邀请家长线上座谈、意见收集等提高活动参与度。
六、深思熟虑,目营心匠
1.开展“阳光悦读”系列活动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组织开展有趣有内涵的读书嘉年华,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持续推进我院学生自觉阅读、常态阅读和习惯阅读,提高我院学子学习能力,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2.“阳光悦跑”排位赛
“承运动之风,跑阳光特色”,采取多办法、多渠道,营造全民健身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自律自强的个人品质。
3.《我的大学》短视频创作
“感受成长,记录蜕变”,持续开展短视频创作培训,加强创作指导,提高作品质量;多积累多拍摄,用镜头记录“我的大学”。
4.组织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卧龙山艺术节精品活动,创建校园特色活动品牌;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进思政课程实践育人与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提升设计学院学子综合素质。

设计学院学生委员会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培养“能说会跑、能拍会写”、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设计学子,朝着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优秀学生组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