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喜讯|设计学院学子在第三届福建省校园微拍大赛中获佳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10-28 [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第三届福建省校园微拍大赛获奖名单公布,阳光学院设计学院10项微拍作品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其中,作品《了不起的匠人》斩获大赛摄影类一等奖、《篾匠》斩获大赛视频类一等奖,高霞、陈丽佳、邓微宾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本次福建省校园微拍大赛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主办,以“学习新思想·展现新风采”为主题,分“校园大学习”、“辉煌七十年”、“文明新风尚”、“实践出真知”四个系列,采用“微电影(微视频)”“摄影写作”和“演讲分享”三种展示形式。

摄影写作类获奖作品名单

微视频类获奖名单

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奖名单

获奖作品展示

(摄影类)

《了不起的匠人》:摄影类一等奖作者:王清清 指导老师:陈丽佳、邓微宾

《盼》:摄影类二等奖 作者:夏凤 指导教师:孙美、陈丽佳

《醉美北乾》:摄影类二等奖 作者:陈玉梅 指导教师:林怡晓、陈丽佳

《乡村足球小将》:摄影类二等奖 作者:章宸睿  指导教师:马聪、赖华生

《标志》:摄影类三等奖 作者:李炜榆、马强强 指导教师:赖华生、马聪

(视频类)

《篾匠》:视频类一等奖 作者:包晴梅、郑莹娇 指导老师:高霞

作品简介:《篾匠》是一部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传古田竹编工艺的文化纪录片,通过镜头记录古田竹编传承人陈景威的手艺的传承与发展,用有温度的内容链接人与文化。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的劳作结晶。人类生活的智慧是无穷的,两手之间,一编一织尽展天人合一的造物观,交织的竹子,诉说着心中道不尽的来来回回情丝。器物有魂魄,匠人子谦恭,千年竹编文化通过篾匠的手艺传播。

《软木细语》:视频类二等奖 作者:赖晶晶、吴素琴、杨小丽 指导教师:郜馨

作品简介:福州软木画以“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闻名于世,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并誉为福州工艺美术“三宝”。现在从事这项工艺的手艺人已经不足50人,且大多数是年长的手艺人。 福州软木画文化专题片《软木细语》,讲述的是软木画第五代继承人吴奕红与软木画之间的故事,介绍了软木画的制作工序、特点和发展现状等。该专题片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影片快节奏的剪辑切换、多角度摄影构图、以及后期色彩处理,尝试打破传统专题片较为冗长沉重的刻板印象,结合当代影视媒体传播的趋势做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文化专题片,让更多人们了解到软木画这项即将失传的技艺,了解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借此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和注意。

《福州之味—锅边糊》:视频类三等奖 作者:蔡裕兰、黄梓银、罗美玲、张晓霞 指导教师:高霞

作品简介:该专题片以美食为主题进行拍摄,其内容为福州传统特色风味小吃—锅边糊,通过对锅边糊的拍摄,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直观地了解锅边糊的制作方法;还呼吁人们要珍惜老一辈们的宝贵手艺与文化并加以传承。锅边糊作为福州当地的一种美味小吃,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对于离乡的福州人来说,它承载着人们念祖爱乡的种种情怀。但由于时代在发展,曾经随处可见的老手艺变得少之又少,因此通过该专题片,让更多的人了解锅边糊,懂得制作锅边糊,希望让老一辈的传统手艺得以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大姨【妈妈】》:视频类三等奖 作者:郑同力、张荣超、王钥皇、吴素琴 指导教师:高霞

作品简介:大姨【妈妈】是一部人物纪录片,讲述了马尾一个生活艰辛的平凡妇女的一天,她的角色既是大姨,又是妈妈,因为她收留了两个被父母抛弃的智障儿童,原本艰辛的生活因为要照顾这两个孩子显得更加困难,通过作品的创作歌颂人性的光辉。

《闽安古镇》:视频类三等奖 作者:李碧荣、郭友娜、叶小燕、邹冰冰 指导教师:高霞

作品简介:闽安古镇,一个在宋代被列为福建“四大名镇”之首的军事与海上贸易重镇,是千年来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保存有大量唐宋元明清文物古迹的地方,但可能还有许多人并不了解它。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专题拍摄,起到对闽安古镇历史文化的宣传作用,便于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个百年传承的古镇。